English

二十一世纪外语教学改革刍议

2000-06-07 来源:光明日报 张弘 我有话说

面对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频繁交往,外语已成为国际间重要的交流手段。因此,这种国际化的趋势给21世纪的外语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外语教学该如何走向?

21世纪的中国将进入全球经济发展的行列,科教兴国急需我们的高校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和国际型人才,外语则成为不可缺少的知识和必备的条件。因此在21世纪之交的时候我们应该对外语教学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对外语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

注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1世纪的外语教学应从培养复合型人才入手,外语教学不应该再只是单纯地就外语本身的知识讲授,要求学生大量地掌握词汇,进行大量地语法训练,还应该同时对学生进行某种专业性的训练。也就是要学生不仅仅掌握很强的一门外语,还要有一两门专业性较强的知识,这样就不会学非所用,造成拿着“工具”不会使用的局面。目前我国的学习状态是:外语专业的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很强,但对其他知识或涉及甚少,或一知半解,放到专业性很强的岗位上无法发挥作用,甚至搞翻译也很难准确无误地把专业性很强的文章或材料翻译出来;同样对于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外语的应用能力很差,因此无法直接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两种类型的人常常各需助手,给对外交流和走向世界带来了困难。

对于大学生而言,21世纪的外语不应该再是一种语言工具,而应是一种必备的知识条件和表达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外语专业的学生,也要重点学习外语的同时,有所侧重掌握一两门专业知识,增加专业外语的内容。因此,在外语教学上,也必须拓出新路,大刀阔斧地改革以前的教学模式。重新设置课程,增加外语学习的时间和深度,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的双重教学,使他们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成为有用之才。

注重语言文化的传播和讲授

跨文化交流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要求21世纪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大量地实践证明影响学生交流的主要障碍是隐含在语言后面的文化因素。语言不是单纯的,它与人类的各种文化密切相关。它不仅体现着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历史发展,也反映出其民族的文化思维、民族心理、价值观念等方面。未来的外语教学应该多从语言的文化入手,高度重视这些影响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因素,把语言的特定文化因素的内涵揭示给学生,引导学生除了语言本身的知识外还要了解其言语表达规律、构成模式、文化特征,使他们不断地提高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能力。因此未来的语言教学要设置外国文化课程,改变单一、肤浅、狭窄的外语教学。外国文学欣赏、东西方文化比较、西方文化等课程应该相对地成为外语的重要课程,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解放他们的思想,开阔他们的眼界,同时也是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

加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已经成为大学外语教学中的热点。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应用的焦点是交际能力水平。过去那种“哑巴”外语或“笔头”功夫的学生不应该再出现在21世纪,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是使他们成为跨越不同文化语言交际的能手,他们不仅能在各种笔试中挥洒自如,还应该在口语方面得心应手。为达到这个目的,外语教学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表达热情,全方位地提高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要注重课堂的教学内容,即环境教学。学生的交际能力差是因为学生学习得的东西不能在现实的环境中得到应用,这说明我们教学是脱离实际的。学习过于规范、过于标准、过于呆板的书本外语往往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到茫然。因此,寻找真实的课堂教学材料,设计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是培养学生外语表达能力的关键。为了这一目的,我们教材也应该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增加情景教学、立体教学的内容,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